2015年,珠海靈科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靈科超聲波”)成功發布國內首台伺服超聲波焊接機。
一般來說,新設備問世,焦點往往落在電箱、控制系統、超聲波發生器、換能器等核心硬件配置上。然而這一次,最受矚目的卻是機器本身。
表面看来,这似乎只是一场寻常的産品发布,但其深层意义远非如此简单。
這台機器的誕生,標志著中國終于擁有自主研發的伺服超聲波控制技術,一舉打破了海爾曼(Herrmann)、必能信(Branson)、杜肯( Dukane )、泰索尼克(Telsonic)等歐美巨頭在高端市場的長期壟斷格局。
靈科伺服超聲波焊接機
,对国产替代來說究竟有什么意义?今天,我们就用大白话来解释清楚。
可能有人不理解:“國外品牌像海爾曼(Herrmann )、必能信( Branson)、杜肯(Dukane)、泰索尼克(Telsonic )的設備不是挺好用嗎?爲什麽非得自己搞一套伺服 控制系統 ?”
這背後的邏輯,其實相當清晰。
依賴他人設備,你拿到的只是張“使用證”——核心技術始終攥在別人手心。哪天人家掐住脖子,來個斷供卡脖子,你除了幹瞪眼挨打,還能有啥招?
說到底,雖然我們一直能用,但是也只是“使用”而已。
靈科超聲波 的伺服超聲波焊接機發布,徹底扭轉了局面。 起步雖晚,過程雖艱,但這一步的跨越,價值非凡。
更重要的是,这套超聲波伺服控制系統的诞生,绝非一时脑热或权宜之计。靈科掌舵人王森城的目标清晰而坚定:不要“魔改”,不屑“貼牌”,而要從底層開始,啃下硬骨頭,實現真自研!
這個戰略級的決定,可以說,徹底改寫了中國超聲波焊接行業的發展軌迹。
那麽,回到核心問題:既然海爾曼、必能信等歐美設備“挺好用”,我們爲何必須發展自主技術?
答案清晰而有力——當國産設備已實現性能相當甚至更優、穩定性更強,且價格攔腰砍時,中國制造業何須再爲他人技術支付高昂溢價?
因此,研发新産品,让伺服超聲波等于中国超聲波并非主动求变,而是生存必需——中國絕不能沒有自己的超聲波焊接“重器”。
靈科伺服超聲波焊接機的诞生,标志着中國超聲波焊接設備 邁向高端化的關鍵突破。
曆經多年技術深耕,其伺服機型展現出卓越的適應性:支持包括手動、時間、能量、絕對行程、相對行程、多行程、超聲波停振、Xn在內的8種智能操作模式,可精准適配不同工業場景的複雜需求。
与此同时,靈科超聲波L3000伺服系列産品矩阵持续扩容,全面覆盖多样化的産品工艺挑战,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。
說到底,靈科超聲波能啃下國貨替代這塊硬骨頭,靠的就是“ 自己人更懂自己人” 。
國外設備再好用,終究是按人家的需求設計的——就像穿進口鞋,尺碼再准也磨腳。
靈科超聲波從設計到生産全攥在自己手裏,能像量體裁衣一樣,把焊接精度、效率、能耗這些參數調教得貼合中國制造的實際需求。
更實在的是,價格直接砍到進口貨的三分之一,性能卻不打折,該焊牢的焊牢,該省料的省料。當國産設備既能頂住關鍵時刻的“斷供
” 風險,又能讓企業省下真金白銀,這替代就不是選擇題,而是必答題了。
可以說,靈科超聲波這一步,走的是中國制造的底氣,拼的是把命脈攥在自己手裏的硬道理,這也是其能夠強勢沖擊並逐步取代歐美進口設備的底層邏輯。